物流人“触网”西进广西淘金 货运渠道助推八桂“丝路”灵通全球

图为坐落广西边境的桑园。 张广权 摄

回想定格到上世纪90年代,本计划中学毕业回村种田的曹勇,在堂哥的带动下,考取了驾照,在河南老家等地给老板们开车。2006年,曹勇用攒的钱和弟弟合伙买了卡车,首要跑浙江到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线路,人生从此与物流挂上了钩。

买车之后,曹勇甩开膀子斗胆干,早年间北方司机不怎样敢去的华南西南一带,他敢;他人不敢承运的超宽、超高、超长货品,他敢。凭借着胆略、技能,他真真领会过“车轮一转,黄金万两”。几年后,他连买两套房,在浙江落户。

在20多年的司机生计中,曹勇脚踏山河,尽管读不明白经济数字,却能直观感知周围环境、人们日子的改变。之前从郑州跑到广州,没有高速,只能以60公里/小时的速度行进,要跑三天三夜。“后来就见到高速路一段一段往前修,过几个月就有新高速注册”,高速全线贯通后,郑州—广州线路只需求开18小时。“怎样描述呢?就像本来拄着拐杖的人能跑了,像迁延机变小汽车。”曹勇说。

图为丝绸出产车间,工人在倒筒流水线上作业。 (材料图)

进入21世纪,西部大开发伊始,广西等地居民的消费水平眼见着提高。那时开端,曹勇常常从江浙运送洗衣机、冰柜等家电到广西,装在后车斗的洗衣机一路从双筒变成滚筒。“这20年广西民众的日子水平提高了,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到摩托车,又到人人家里都有小汽车;村里曾经有许多小土房,现在许多三四层的小楼。”

说起村里的楼,不得不说起蚕茧,小小蚕茧为村庄复兴供给了“丝路”。中西部区域具有较为丰厚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,具有开展蚕茧丝工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,我国逐渐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区域向西部区域搬运。这就是“东桑西移”开展战略。

在这个战略之下,曹勇将东部的家电运到西部,再将西部的蚕茧运到东部,车不走空,生意分外好。过程中,他见证了广西当地民众经过养蚕茧致富,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人回到家园养蚕。“经过小蚕茧,能盖大楼房”成为当地的一大现象。

图为丝绸出产车间,工人在倒筒流水线上作业。 (材料图)

现在,“国际蚕业看我国,我国蚕业看广西”。2021年,广西桑园面积达302.63万亩,蚕茧产值40.74万吨,蚕农售茧收入208.18亿元。广西蚕茧产值已接连17年居全国榜首,生丝产值接连12年居全国榜首,蚕茧、生丝产值别离约占全国的55%和35%,蚕桑工业一二三产总产值超越500亿元。

并且,广西的桑蚕业也在往深加工开展,“一开端只拉蚕茧,后来广西这边开了越来越多的加工厂,直接把蚕茧制成丝,再往东部售卖”。现在,广西已构成“桑—蚕—茧—丝—绸”的全工业链条,荣获“我国丝绸新都”等称谓。

曹勇在广西的公司所落脚的河池宜州,更是有着“我国蚕桑之乡”的美名。曹勇就是靠着早年间拉蚕茧结识的朋友,渐渐把拉蚕丝的物流事务做了起来。“把广西的蚕丝拉到浙江,由绸厂制成丝绸,大部分都出口了。”

图为缫丝车间,工人正在缫丝作业。(材料图) 陈冠言 摄

从广西到浙江,这条运丝之路,也在悄然提速。跟着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的开展,物流人有了货运渠道这样的好助手。据曹勇介绍,曾经配货需求到货站等当地等货,动辄两三天都是常事。后来有了运满满、卡车帮渠道等货运渠道之后,长于承受新事物的他成为了榜首批使用者,“在手机上就能找货,并且很快。APP用技能给我配离我近、契合我吨位要求的货,快的时分几分钟,慢的时分顶多半响,就可以找到想要的货源。”

此次将事务扩展到广西,曹勇也心胸期望,“来到桑蚕之乡,看到这儿的开展越来越好,再经过我在这边老朋友的事务注入,信任今后事务会越来越好!”

这次来广西,曹勇预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。谈及未来,曹勇说,想带上25岁的儿子一同干物流,“年轻人要在生意场中历练!”(完)

相关文章